当前位置:荷塘信息网 > 荷塘概况 > 正文

荷塘观龙记
时间:2007-11-13 21:49:59 作者:荷塘网

    荷塘纱龙,远近闻名。在会城,笔者也看过多次纱龙表演,但由于每次都不是站在最优越的地方 观看,看得不大真切。看完以后,头脑里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。

    有一年秋天,笔者终于有幸在纱龙的故乡——荷塘镇看纱龙表演。那表演场地是个灯光球场。入夜,四边观台都坐满了观众。纱龙表演前,先进行群众性文艺表演。歌咏、舞蹈、朗诵、粤曲、醒狮等在明亮的 灯光下表演过以后,场外忽传来“叮叮咚咚”的锣鼓声。这时,场上的灯光骤然熄灭,全场观众仿如置身于夜航中的巨轮甲板之上,看那海面,黑闪闪的;遥望天空,又感受到自己沐浴在稀微的月光下。

   “纱龙来了!”静候了好一阵子的观众,顿时欢呼雀跃,人们的脸, 不约而同地朝着同一个方向。转眼间,锣鼓声已到了大门口,红绿烛光也闪入眼帘。那红色 的是纱龙的引路者——“龙珠”。它篮球般大小,由一人擎着,时高时低地舞动。那绿色的是尾纸糊的鲤鱼,左绕右缭地跳跃着,活像闯出了水闸后那么欢快。紧跟地“龙珠”后头的 ,就是气宇轩昂,威武雄壮的龙头。斯时,鞭炮接二连三地在半空中和地面上炸响。瞬间, 整条纱龙已进入球场,活灵活现地回游在烟云飘渺、浩瀚无边的大海之中。

    优秀民间体育艺术——龙舞,就要开始了。这时,密集而又急促的锣鼓声轰然响起,红彤彤金灿灿的龙珠在半空中晃动几下,龙头便紧追不放,蜷动着巨大的身躯绕场疾进,蜿蜒起伏,左右盘旋, 反脊回游。这几招,谓之“蛟龙出海”。这时候的“海面”,据说是风平浪静的,因此,龙就在平静的“海面”上随意戏耍,快慢有致地相继表演了左右“双扣连环”、“回龙”、“ 团螺”等多种花式。

   “团龙”是龙头居上,龙身和龙尾依次向下团卷成塔状的花式,静中有动。“团螺”则在“团龙”的基础上,由龙尾倒缩向上,变成龙尾朝天,龙头紧贴“水面 ”成螺状。这两种花式,都表现龙经过一番戏耍以后稍作休息的神态,怡然自得,优哉游哉 。

    可是,“天有不测风云”。“海面”上顿时狂风大作,浊浪滔天。龙也似乎在惊涛骇浪中猛醒,马上摆开了战风扑浪、翻江倒海的态势,扑打于巨浪之中。通过速度极快的“之”字 反脊、左右盘旋的动作,用“双扣连环”、“双飞蝴蝶”等花式,龙头奋勇向前,劈风斩浪 ;龙身和龙尾则随着“波浪”的起伏,时而跃上波峰,时而又坠进浪谷,“∞”式图案接二连三地在观众面前闪现、翻腾。这一场表演,把龙的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,表现得淋漓尽致,栩栩如生。这时候,看傻了眼的观众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接着,锣鼓声渐趋 平缓、轻快,风止浪停了。闯过“狂风恶浪”的纱龙恢复了原来那怡然自得的神态,矫健 、轻快地表演“散梅花”、“莲花桩”、“梅花桩”、“戏水”等花式。绷紧了心弦的观众 ,也一下子松了下来。

    可是,龙并不满足于眼前的胜利,它还要以自己的大智大勇,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。于是“穿龙门”的表演开始了。首先是穿“单龙门”:场地中央树起了四根竹竿,一字儿排开,每根竹竿之间摆开了一定的距离。

    纱龙在龙珠的引导下,在竹竿之间展开螺旋式的来回穿梭。接着是穿“双龙门”。即在一定的距离内,再增加一排竹竿,纱龙就在两排竹竿的竹与竹之间快速卷曲穿行,运动着的纱龙长度好像一下子缩短了四分之三。

    穿过龙门,纱龙喜气洋洋,再通过“戏珠”、“斗珠”等花式,又作了一番欢庆胜利、娱乐升平的表演。

    最后,饱经风浪的纱龙又再次奋起雄姿,向困难险阻冲击,出现了“单双跳 龙”的精彩表演。跳龙,是整个龙舞中难度最大的花式。每个舞龙者不仅要有一定的弹跳力 ,而且要机智勇敢,配合默契,动作准确。当纱龙离地较低快速回游成一字长龙阵时,龙头 猛然回转过来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过自己快速运动着的身躯,在空中组成一个(单跳)或 两个(双跳)气如虹、快如风的圈圈。如此反复几次跳过以后,龙舞便在高潮中结束。

    荷塘纱龙的龙舞,最早出自篁湾,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开始时是由一位在四川做官的篁湾人引回来的,其构造比较简单,每年的八九月间农闲季节,都要大舞一番。后来,经篁湾人不 断改造、更新和美化,熔技艺与体育于一炉,成为当地民间体育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。

    本世纪以来,荷塘纱龙声传海外,威耀中华。1918年曾赴澳门表演。1930年香港举行艺术大 会,纱龙赴会献技。1937年香港庆祝英皇加冕,又应邀助庆。广州、佛山、中山、江门、会 城等地的很多观众,都对荷塘龙舞有着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。

    一套完整的龙舞,历时60分钟。从龙头至龙尾,共需25人的密切配合。由于运动量大,在快速表演中要频频换人,而换人又毋须暂停。过去由于几年或十年八年才舞一次,每次都有不少新手参加,因此,每次表演之前,都要进行半个月至20天的集训,熟练了才演出。表演一场,连龙珠、鲤鱼、锣鼓手等在内,共需100名精壮机灵的大汉。龙肚内点燃的110支蜡烛,是经过特别方法炮制的,抗 风、防滴。表演一次共需蜡烛400多支,约五六十斤。换蜡烛的时候,也是表演者休息的时候。舞龙珠的人,是全套表演的引路者,出什么花式,变什么图案,都是由他指挥的。因此 ,龙珠的表演者也是整支队伍的教练。这样的教练不仅一代一代地传下来,而且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。

    荷塘是水乡,河涌纵横,鱼塘星罗棋布。为使龙舞更加传神,更能体现水乡“水龙”的特色,人们又创造了“舞龙桥”的精彩表演。在鱼塘上用竹木搭一座几十米长的木板桥,桥的中段又搭成一个上百平方米的平台,桥的两头向两岸倾斜。入夜,当纱龙矫健的 身躯登桥表演的时候,桥上的龙和在水中的龙相映成趣,四岸观众所看到的是,“岸上龙出 海,水中出火龙”的壮观景色。

来源:荷塘广播电视台 | 关闭
参与评论
进入荷塘圈子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