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荷塘信息网 > 本地新闻 > 正文

见证我市电影院线发展变迁
时间:2013-2-23 10:58:48 作者:荷塘网
58岁的区德昌是市东湖影剧院农村放映队成员之一。根据安排,放映队2月份要送电影下乡12次。就连大年初一晚上,区德昌也在乡下放电影。2月19日,记者跟随放映队来到蓬江区荷塘镇,亲身体验老区和他的同事们的日常工作。
  数字化让电影业又兴旺起来
  傍晚18时,天色渐暗,放映队的白色皮卡车在荷塘镇六坊村篮球场边停下。区德昌和另外3名同事从车上卸下几大箱放映器材,在篮球架和球场边大树间搭起绳索,熟练地将3米宽5米长的白色幕布拉开。随后,他们又来到临近的为民村,做同样的工作。当晚,他们要在这两处同时放映电影。区德昌说,架起的银幕相当于广告,村民见了就知道晚上有电影放。此时天色似乎有变,一阵阵风不时摇动幕布。区德昌担心如果晚上下雨放映就泡汤了,以前他们多次遇到这种情况。
  区德昌出生于潮连,16岁参加工作后就从事电影行业。最初,他在常安路的解放电影院工作,后来又先后在人民电影院、北街电影院工作。如今,这些老电影院都已踪迹全无。1985年,他开始在市电影公司工作。几十年里,老区干过器材采购,做过放映员,也做过行政工作,见证了我市电影院线的发展变迁。他还写过关于江门电影院发展的地方志。
  老区说,刚参加工作时,江门只有两家电影院。上世纪80年代,很多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办电影院,我市电影院发展一度在广东领先。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,市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,电影院越发冷清。直到近些年,随着数字院线大大降低了成本,本市很多现代化的数字影院又兴旺起来。
  18时40分,村里很多小孩已经带着板凳,聚集在离银幕最近的地方。当晚,放映队在荷塘放映两部影片,分别是喜剧片《村晚》和动作片《热血街头》。据介绍,农村观众喜欢看战争片和喜剧片。放映队的片源都来自中影集团网站为“电影下乡”提供的下载窗口,每放映一场交费三四十元。为避免与商业院线冲突,该窗口很少提供新片。但今年春节期间,中影破例为“电影下乡”赠送《村晚》40场放映权。这是与商业院线同步上映的新片。
  电影放映器材反映时代变迁
  农村电影放映形式一直没有显著变化,仍然是放映队带片下乡,村民聚集在公共场所看露天电影,但放映器材的变化则反映着时代变迁。区德昌说,启动“电影下乡”时,他们仍使用最原始的35毫米放映机,体积是现在放映机的3倍,重达数十公斤。如今,他们使用最先进的数字放映设备,只相当于普通DVD大小。近几年,观众结构也有显著变化,起初以当地村民为主,后来类似荷塘这样的地方开办很多工厂。外来务工者逐渐多起来,甚至超过当地村民。他们放映的影片也从粤语片变为国语片为主。
  19时,电影开始放映前先放一段戒毒宣传片。为配合市委、市政府的工作,每次电影放映前,都有这样的宣传片。此前让老区担心的风已停息,看来不会下雨了。如果放映过程中突然下雨,老区和同事们就得用最短时间收起幕布,还要保护器材不被雨淋。
  农村放映队工作很辛苦。在天气较好的夏季,他们每月有20多日在外放映。下午就从单位出发。每次电影放映结束后已是深夜,经常凌晨时分才能回家休息。区德昌说,干一行就要爱一行,这个工作他干了一辈子,非常喜欢,希望江门的电影行业将来更繁荣。
来源:江门日报 | 关闭
分享到:
参与评论
进入荷塘论坛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