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荷塘信息网 > 图片新闻 > 正文

康园中心成为残疾人的乐园
时间:2013-4-1 11:47:44 作者:荷塘网

在荷塘镇社区康园中心,残疾人学员阿邦正在做康复训练。

  家住蓬江区荷塘镇三丫村委会苍村的阿邦,上高三时患上精神分裂症导致精神残疾,常年只能待在家里由父母照顾,曾经3年没有出过门。2010年荷塘镇社区康园中心成立之后,阿邦就成为了康园中心的常客。在康园中心,他不但可以上班挣钱,白天还能免费吃睡在康园中心,而康园中心配备的一些康复训练器械,以及麻将、象棋、卡拉OK等娱乐设施,也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,整个人更加开朗和有精神了,父母的压力更是大为减轻。

  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,大多数无法实现就业,成为了其家庭的巨大负担,加上长期不从事必要的社会锻炼,与社会越来越脱节,成为弱势群体。为了让众多残疾人重拾自信,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,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,近年来蓬江区大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建设,目前全区九个镇(街)共建有社区康园中心17家,近300名残疾人成为了康园中心的学员,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、成熟的康园中心网络,越来越多像阿邦这样的残疾人,在康园中心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乐园。

 

  在康园中心也能上班挣钱

  昨天上午,记者在蓬江区荷塘镇养老院内的康园中心看到了阿邦。他穿着整齐,满脸笑容,有几分中年人特有的儒雅。见到记者等人进门,阿邦就站起来,招呼大伙鼓掌欢迎。

  如果不详细了解,记者还不知道阿邦患有精神分裂症,从外表看,他与常人无异,也能很好地和人交流。而能有这么好的状态,除了有药物控制外,还要得益于康园中心的帮助。现在,除了周末,阿邦几乎每天都要走路来荷塘镇社区康园中心上班。

  “一大早我和姐姐就从家里出门,先在早餐铺吃早餐,之后就走路来康园中心上班。”阿邦说,他姐姐和他情况一样,也患有精神分裂症,他们每天早上从家里出发到康园中心,除去吃早餐时间,大约需要走35分钟。

  现在阿邦和姐姐可以自己走来康园中心了,但在两年前,他们还需要父亲带。“没有康园中心的时候,在家就是吃饭睡觉,什么都怕,刚来康园中心的时候,出门见到车都怕,因此那时都是父亲亲自接送。”阿邦说,父亲带他们来康园中心的时间,持续了4个月,之后他们才敢自己走过来。

  来到康园中心后,大约8点半左右,阿邦就要开始上班了。他们最近做的工作是给一些做好的手袋剪线头,工作不累,不过挣钱也不多。现在,阿邦还是康园中心残疾人学员的组长,除了自己干活,他还要帮忙管理其他的学员。

  到中午11点,阿邦和其他学员们就下班了。中午,在康园中心所在的荷塘镇养老院内,他们有政府提供的一顿免费的午餐吃,饭菜与养老院内的老人一样。

  吃完午饭,在康园中心学员宿舍,阿邦还有自己的午休床。“中午吃完饭后,我们一般都会在宿舍外的康复设备上玩一玩。”阿邦宿舍外,配置了肩梯、滑轮吊环训练器、腰部按摩器等简单适用的康复器材,此外房间内还有象棋、毽子、飞镖等娱乐设施。

  午休房分为女学员房和男学员房,房间内既有双人床,也有单人床。在睡完午觉后,阿邦都会把被子叠整齐放好。

  下午2点多,阿邦又要开始上班了,如果不想上班,他们还可以到室外的健身器材上,锻炼身体,或者在羽毛球场上打羽毛球。“我们还有自己的菜地,这些玉米都是我们种的,菜地旁的一处水泥地板,都是我们自己铺的呢!”阿邦说。

  下午5点,下班时间到了,阿邦结束在康园中心的一天,和姐姐一起再走回家。

  蓬江区已建成17家康园中心

  阿邦所在的康园中心,是立足于社区,集工疗、娱乐、康复为一体,为社区内的成年精神残疾康复者、智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、康复功能训练、庇护性就业和文体活动等服务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。残疾人在康园中心可真正享受到社区就近康复的服务。

  2007年,蓬江区残联和区卫生局联合发文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蓬江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对康园中心的建站条件、工疗人员条件、经费补贴等做出了明确要求。2011年江门市残联、江门市民政局和江门市财政局联合发文《阳光家园计划—江门市智力、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方案(试行)》,进一步确立了社区康园中心的长效运行机制,并提出社区康园中心基本建设费按不低于5万元一次性配套,运作经费按照服务人数每人不低于300元/月配套。

  各个镇(街)也十分重视康园中心的建设工作,在选择建站地点时,均经过认真调查,广泛征询社区意见,最后都定在精神、智力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社区。

  到目前为止,蓬江区先后投资220多万元用于康园中心的基础建设,并每年投入130多万元用于补贴中心的运营。蓬江区九个镇(街)共建有社区康园中心17家,形成了一个完整、成熟的“康园中心”网络。

  康园中心建立起来之后,蓬江区还进一步完善康园中心工作机制,力求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工作规范化。为了加强工疗人员的管理,维护正常的康园中心秩序,蓬江区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:制定康园中心申报制度,对中心的开办条件进行明确规定;制定《社区康园中心管理制度》,规范工疗人员的进站条件、申请办法、考勤、补贴金额等各项程序,并规定工疗人员的劳动所得归本人所有,残联再每人每日补贴10元,各个镇(街)还对工疗人员另外给予适当补贴;制定管理人员工作制度,保证工疗环境的整洁,保护工疗人员的安全,保障工疗项目的顺利进行……

  残疾人康复服务走进农村

  每个康园中心学员的残疾类别不同,他们的康复需求也不同,为了帮助他们达到最好的康复治疗效果,蓬江区还设立了多种康复项目:

  开展庇护性劳动,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,工疗人员进行一些手工劳作与训练,提高劳动技能,各康园中心积极开发工疗产品,有的做塑料花,有的粘贴粉笔盒,有的制作钥匙扣等,不仅增加了工疗人员的收入,而且使工疗人员在工作中得到锻炼,对增强自信心和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

  配置肩梯、滑轮吊环训练器、腰部按摩器等简单适用的康复器材,提供给工疗人员开展康复训练,使他们能劳逸结合。

  开展日间照料服务,减轻家庭的负担,并邀请精防医生定期为精神病康复者送医送药,监督他们按时服药。

  提供书报阅读,开展健康、科学知识讲座宣传普及活动。

  开展健身活动和康乐文体活动,如定期组织特奥运动会,组织工疗人员郊游。

  针对蓬江区现有康复机构相对集中市区,农村残疾人康复不方便的实际情况,去年蓬江区还积极争取市残联及区政府的支持,重点开展“康复进农村”工作,此项工作也被纳入蓬江区2012年十二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。

  去年,蓬江区在农村投入80多万元,新建了7个康复站(杜阮镇龙榜村、亭园村、怡安院,棠下镇石头村、中心社区和荷塘镇塔岗村、霞村村),现已全部投入使用。这些康复站都是镇、村无偿提供地方,市、区残联投入作简单装修,配备各类康复训练器材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,由康复医生提供康复服务,一般是周二、周四、周六在康复站,周一、周三、周五上门,至今已为2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,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
  继续推进“阳光家园”计划

  能来康园中心享受日间照料服务的残疾人,一般都是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残疾人。那一些重度残疾人,他们的生活怎么样,会不会被社会遗忘了呢?

  据了解,为了改善智力、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生活质量,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,减轻残疾人家庭的压力和困难,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,根据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,蓬江区还将继续推进“阳光家园”计划。

  “阳光家园”计划,即依托各类托养服务机构,为成年智力、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、生活技能训练、康复功能训练、职业技能培训和辅助就业、康乐文体活动等服务,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和托养机构提供资助,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。

  “阳光家园”活动中的机构集中托养服务,对象是残疾等级为一、二级,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需他人长期照料,其法定赡养、抚养、扶养义务人因年老、患病、工作等原因无力照料的智力残疾人、病情稳定的精神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。被集中托养的残疾人,将由托养服务机构提供其饮食起居所需、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、必要的康复和基本的医疗、技能培训、康乐文体活动等服务。对参加机构托养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,还将资助其一次性安置费以及托养费,最高标准为每月700元。

  除了机构集中托养,重度残疾人还可以选择居家安养。将对居家安养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,每人每月100元,用于补贴重度残疾人在居家生活、护理等方面的费用,改善其“居家安养”条件。

来源:江门日报 | 关闭
分享到:
参与评论
进入荷塘论坛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