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荷塘信息网 > 图片新闻 > 正文

龙田村是佛山药王冯了性的家乡
时间:2015/5/9 11:20:39 作者:荷塘网
拜谒佛山药王墓 药王长卧大岭山上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 龙田村的协吾冯公祠,是佛山药王冯了性故乡的古建筑之一,也是村里的老人之家。 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2015年4月下旬,跟随中国中药集团冯了性(佛山)公司相关人员的步伐,佛山日报记者来到江门市新会区荷塘镇龙田村,这里是佛山药王冯了性的家乡,也是其墓冢所在地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冯了性出生于明崇祯年间,清康熙年间去世。他因改良药酒配方造福百姓,而被佛山乡亲称为“药王”。2013年,佛山日报举办佛山历史名人评选活动,冯了性入选佛山十大历史名人,以他的名字命名的“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”,更是行销数百年,是传统佛药鼎盛时期的见证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佛山素有“岭南成药发祥地”、“广东成药之乡”的美称。佛山中成药始于明,盛于清,已经有四个多世纪的历史。现在,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,他们的老祖宗均发源于佛山。佛山悠久的中药文化更已成为佛山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其鼎盛时期名扬四海,甚至被诸多“老佛山”称作“活着的文物”。 探访 ▏药王长卧大岭山上 新会荷塘镇位于江门东北部,与中山、顺德相邻。从佛山去往龙田村,其实并不远,只有不到100公里的路程。大约一个半小时,车子就来到了村子的协吾冯公祠门前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龙田村的长者早已在祠堂等候我们一行的到来。中国中药集团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雄辉说,自2003年与冯了性第十代嫡孙冯本诚一起开启寻根之旅,并找到冯了性墓冢所在地后,冯了性公司每年清明前后,都会到此来祭拜先祖,并为龙田村人送医送药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龙田村现有600多人,以务农为主,其中绝大部分都姓冯。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拿出冯氏族谱。记者从发黄的族谱上看到,协吾是龙田冯氏始祖,而冯了性则是协吾第十一世孙,为第十世祖冯国琳(号炳阳)续弦张氏所生。据村长介绍,由协吾始祖发展到冯了性那一代,已有数百年历史,况且冯氏人丁兴旺,冯氏后人已开枝散叶。因此,如今龙田村的冯氏,基本都是冯了性的族人,而非其后人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祠堂里,两位随车而去的医生正在给等待的村民看病,旁边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刚看完病的村民派药。拿到药,一张张古铜色的脸上,露出欣喜的笑容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接近晌午,我们一行人前去冯了性墓拜祭。冯了性墓冢就在村后的大岭山山腰上——一座如雄鹰环抱村子的山岭,被称为冯氏后山。大岭山上郁郁葱葱,上山的泥路早已被水泥铺就的台阶所取代。没几步路,我们便来到了冯了性墓冢前,这里是冯了性和他的长子的墓冢所在地。与高官要臣的墓地不同,冯了性墓看上去比较朴素,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——简单的一块麻石碑上,写着“十一世祖考了性冯公妣龚氏安人之墓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初五立石”。在冯了性墓碑的左边,是其长子伯聪和其妻谭氏的墓碑,立于嘉庆十三年仲春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尽管墓碑甚是简陋,但与山上其他冯氏先人的墓碑相比,冯了性及其长子的墓碑显然是这里最醒目的,墓碑周围用青砖围砌起来,碑前用水泥铺就了10多平方米的空地,方便后人拜祭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 燃香、点烛、鸣爆竹,再倒上一杯冯了性药酒,浓浓的丁公藤清香扑鼻而来,以寄后人对药王冯了性的敬意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 见到送医送药队伍到达,村里等候的老人连忙起身排队就医。
 冯氏族谱
   族谱里绘制的大岭山图。
    冯了性去世后被送回家乡新会莲塘镇龙田村安葬,长卧大岭山上。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溯源 ▏启宅龙田卜居凤地 据冯本诚讲述,冯了性出生于明朝崇祯三年(1630年)九月十五日,清朝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十一月十一日去世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今年80岁高龄的冯本诚是冯了性第十代嫡孙。他退休前为广州罐头厂副厂长。冯本诚自幼便知道自己是冯了性的后人,打小从奶奶和姑姑讲述冯了性家族在佛山作为名门望族的轶事。冯本诚回忆,自己童年时住在佛山隔塘大街:“祖屋是用青砖石脚建成的,宽敞明亮,厅堂楼阁、亭榭回廊、画栋雕梁,装饰华丽。临街有一门楼,门楼两旁以石板凿嵌一副对联:卜居凤地,启宅龙田。”冯本诚解释,凤地就是指佛山,而龙田则是冯氏的故乡新会龙田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为什么冯氏要从龙田来到佛山?据悉,自冯了性父亲冯炳阳开始,冯氏就来到佛山经营药铺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相传,冯炳阳精通医道,喜欢钻研验方。明万历年间,他在家乡荷塘经营药店期间,创制了用于医治风湿跌打等疾病的“万应药酒”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佛山河涌纵横,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年代,这让佛山成为货运的集散地。而明清时期,佛山正值工商业繁盛时期,与北京、汉口和苏州一起,被称为天下四大聚。或许正是瞄准这一契机,1615年,冯炳阳将药铺迁到佛山镇正埠渡头(佛山汾宁里),在这里搭了一个棚子出售药酒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冯了性则是在父亲在佛山经营药酒生意15年后出生的。虽然有关冯了性的故事在典籍中虽少有记载,但在佛山民间,流传着不少他与药酒的传说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佛山本土文化作者任流曾遍访佛山老街坊,根据冯了性后人的传说,创作了小说《佛山药王》。书中,他提到,冯了性生性好学,天资聪颖,一边读书延学,一边协助父亲经营店务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时间长了,冯了性发现,父亲冯炳阳研制的万应药酒虽能缓解风湿病的酸痛,却无长效。因此,冯了性遍访各地名医,最终泡制出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药——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 随着佛山城市化的发展,汾江河畔的冯了性老铺早已难觅其踪,冯了性旧居也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付诸尘烟,唯有他留下的药酒,至今仍泽被者众。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随车去的医生正在给村里老人看病。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协吾冯公祠里,拜祭冯氏先人。
       村里的福德庙,据说是冯氏为感恩当年收留他们的罗氏所见。 见证 ▏成药之乡繁华盛况 如今,从汾江路转到佛罗路,远远地,就能闻到一股中草药的味道。而这种嗅觉上的刺激,在老佛山伍兆滔的印象中,小时候那是常有的:“旧时佛山的公正路、福贤路、文明里等街巷,都有中医馆,这些中医馆多是看病兼卖药的,病人看完病后,直接买医馆自己制的药。”伍兆滔回忆,走在老城区,你甚至都可以闻到浓浓的中草药味。
     其实,冯了性在佛山的发展,只是佛山中成药的一个缩影。冯了性中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文翰说,作为广东成药之乡,佛山素有“岭南成药发祥地”之称,曾涌现出众多中成药品牌。据1992年版的《佛山医药志》记载,佛山成药业在明代后期已制售有岭南特色的蜡丸,祖铺老号建立于明代的就有梁仲弘等4家,创始于清代的就有刘贻斋等40家,在民初开业的就有李广海等45家。清中叶后期,在当时小小的佛山镇,全行业铺店近100家,从业人员逾1000人。一批成药商号,如梁仲弘、黄恒庵、潘务本、冯了性等字号涌现出来。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“清朝时期,佛山中医药发展最为繁盛,像梁家园药膏、黄祥华如意油、李众胜堂保济丸、马百良儿科七厘散、源吉林甘和茶等,都曾是佛山甚至香港、东南亚人熟悉的佛山老字号。”佛山民俗文化专家余婉韶说,“直到民国时期,佛山还有很多医馆和名医,如莲花路上的采芝堂,在富文路上行医的钟佰石等。”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余婉韶分析,佛山中成药的兴盛,与当时佛山经济历史文化有关:“佛山以冶铁、陶瓷等手工业制造业为主,这些行业都是比较容易受伤的,因此催生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。”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作为研究佛山地方文化多年的史志专家,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黄国扬对此表示认同:“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的发展,都不能孤立地看待。”黄国扬说,“明末清初,佛山经济贸易发展迅速,成为我国南方较大的商品集散地,铸造、陶瓷、纺织等产业尤其发达,并由此催生了佛山武术的兴盛,在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地区,其医疗需求自然很强,尤其是跌打扭伤的治疗,这让佛山至今在这方面的治疗在全国都颇有名气。” 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     时过境迁,佛山旧有的老字号如今已散落各地,除了冯了性药酒等至今热销,在香港,黄祥华如意油、李众胜堂保济丸等佛山老字号还行销至今,延续着佛山中成药的辉煌。
    冯了性公司为龙田村人送去的药。
 收到药,村民笑逐颜开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荷塘信息网www.htyes.cn
来源:荷塘网 | 关闭
参与评论
进入荷塘论坛参与评论